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運用UPLC-DAD-BCD方法對吳茱萸、鉤藤、苦參和山豆根提取物中的BChE抑制劑進行篩選結(jié)果見圖3。吳茱萸中有4個峰在405 nm檢測中顯示倒峰,表明具有BChE抑制活性。鉤藤中有3個倒峰、苦參中有5個倒峰、山豆根中有2個倒峰。其中吳茱萸中的4號峰顯示較強的BChE抑制活性。在線分析方法由于是流動性的反應檢測,更能快速發(fā)現(xiàn)活性較強、酶抑制速度快的成分。
為了明確吳茱萸、鉤藤、苦參和山豆根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UHPLC-LTQ/Orbitrap MS方法分別對4種中藥中出現(xiàn)倒峰的成分進行鑒定。根據(jù)各峰保留時間、質(zhì)譜信息等與參考文獻相比較,結(jié)果顯示峰1,2,3,4,6,7,8,9分別為去氫吳茱萸堿、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1-甲基-2--4(1H)-喹諾酮、去氫毛鉤藤堿、毛鉤藤堿、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其中峰5,10,11和12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鑒別?;钚猿煞骤b定結(jié)果見表1。
化合物1:來源于吳茱萸,保留時間42.56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302.1281+,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 287.105 4 +和286.0984+,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1為去氫吳茱萸堿。
化合物2:來源于吳茱萸,保留時間72.87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304.144 3+,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碎片m/z286.096 9+,m/z171.091 8為準分子離子斷裂B環(huán)+,m/z161.071 1準分子離子斷裂C環(huán)+,m/z144.080 8和134.060 0分別為+和+,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2為吳茱萸堿。
化合物3:來源于吳茱萸,保留時間75.13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288.112 9+,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273.102 2+,m/z244.086 9為準分子離子脫去C2H4O,m/z145.039 6為C環(huán)斷裂脫去C10H8N·,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3為吳茱萸次堿。
化合物4:來源于吳茱萸,保留時間81.60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366.2783+,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352.891 6 +,322.490 2為+,186.091 9為+,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4為1-甲基-2--4(1H)-喹諾酮。
化合物6:來源于鉤藤,保留時間68.88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367.201 4+,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335.175 9,298.143 6,224.128 0和144.080 7,分別為準分子離子丟失CH3OH、C4H7N、C10H9N和C12H17NO3的碎片,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6為去氫毛鉤藤堿。
化合物7:來源于鉤藤,保留時間72.93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369.2165+,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337.190 6,298.143 9,226.143 6和144.080 7,分別為準分子離子丟失CH3OH、C4H9N、C10H9N和C12H19NO3的碎片,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7為毛鉤藤堿。
化合物8:來源于苦參和山豆根,保留時間8.04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249.195 7+,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231.185 5+,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8為苦參堿。
化合物9:來源于苦參和山豆根,保留時間14.12 min,正離子模式,其準分子離子為m/z265.190 5+,二級質(zhì)譜顯示其主要碎片m/z247.190 8+,m/z205.138 3+,m/z 148.112 5+結(jié)合文獻初步推測化合物9為氧化苦參堿。
本研究建立了一種UPLC-DAD-BCD在線分析方法,用于快速篩選吳茱萸、鉤藤、苦參和山豆根4種藥材中的BChE抑制劑,發(fā)現(xiàn)12個成分具有BChE抑制活性,通過UHPLC-LTQ/Orbitrap方法鑒定出8種活性成分,如:去氫吳茱萸堿、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1-甲基-2--4(1H)-喹諾酮、去氫毛鉤藤堿、毛鉤藤堿、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研究表明,建立的儀器聯(lián)用系統(tǒng)穩(wěn)定、在線分析方法靈敏,能夠廣泛用于中藥復雜基質(zhì)中生物效應成分的快速篩查。
中藥成分復雜多樣,傳統(tǒng)植物化學分離純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存在資源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分離已知的和沒有意義的化合物研究,本研究方法采用高效色譜分離、流動注射在線反應、生物化學實時檢測于一體的在線分析技術(shù),快速評價單一成分生物效應,只需少量的樣品即可滿足活性成分的篩選和鑒定,為中藥復雜基質(zhì)中新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快速發(fā)現(xiàn),提供了一種高效、便捷的分析策略。
本研究建立的在線UPLC-DAD-BCD方法能夠用于快速篩查其他酶或受體生物效應成分,通過對中藥復雜成分的不同靶點活性分析,為闡釋中藥及復方藥效物質(zhì)的多靶點協(xié)同作用機制及配伍規(guī)律組方原理提供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術(shù)手段。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乙腈、甲醇為色譜純(美國,J.T.Baker);5,5'-二硫代雙(2-硝基苯甲酸) (DTNB) (美國Sigam,批號 SHBG2823V )、碘化硫代丁酰膽堿(BTCI)(美國Sigam公司,批號BCBT4812);BChE(美國Sigam公司,批號SLBP0912V);牛血清蛋白(美國Sigam公司,批號 SLBL2616V);超純水(Milli-Q超純水純化系統(tǒng)自制);甲醇、三甲基氨基甲烷(Tris)等試劑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蓮心堿(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批號11
了解更多> >提取物經(jīng)過UPLC色譜柱分離后,在PDA檢測器顯示指紋圖譜,再與柱后衍生儀中的溶液反應,經(jīng) DAD檢測器檢測得到活性圖譜,酶+DTNB、BTCI溶液流速分別為0.30和0.10 mL·min-1,反應管0.5 mL,在405 nm檢測酶抑制活性圖譜。其反應原理如下:當柱后衍生儀以恒定的流速運輸BChE與DTNB混合溶液和BTCI溶液,3種溶液在反應管中連續(xù)反應,生成的5-thio-2-nitrobenzoate為黃色產(chǎn)物,可在405 nm處檢測得到平穩(wěn)基線。
了解更多> >運用UPLC-DAD-BCD方法對吳茱萸、鉤藤、苦參和山豆根提取物中的BChE抑制劑進行篩選結(jié)果見圖3。吳茱萸中有4個峰在405 nm檢測中顯示倒峰,表明具有BChE抑制活性。鉤藤中有3個倒峰、苦參中有5個倒峰、山豆根中有2個倒峰。其中吳茱萸中的4號峰顯示較強的BChE抑制活性。在線分析方法由于是流動性的反應檢測,更能快速發(fā)現(xiàn)活性較強、酶抑制速度快的成分。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