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沿海海域“赤潮”進入高發(fā)期。沿海的貝類因“赤潮”蓄積毒性,食用后極易引發(fā)中毒事件。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
貝類鮮香美味,深受大眾喜愛。我國沿海貝類有4000余種。常見的有貽貝(又叫海虹、淡菜等),海螺、蛤蜊、牡蠣、扇貝等。
貝類本身不產(chǎn)生毒素,但如果其攝食了有毒藻類或與有毒藻類共生,則可能在體內(nèi)蓄積毒素,形成貝類毒素。貝類毒素無色無味,在貝類體內(nèi)呈自由或結合狀態(tài),主要貯存在貝類的消化器官中,如果染毒的貝類被人食用后,貝類毒素會在人體內(nèi)迅速釋放而導致中毒。
不同貝類對毒素的蓄積、代謝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別,貝體內(nèi)毒素含量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jié)性差異,尤其是當有毒“赤潮”發(fā)生時,貝類體內(nèi)更易蓄積毒素。
根據(jù)中毒癥狀的不同,常見貝類毒素主要分為四類,即腹瀉性貝類毒素(DSP)、麻痹性貝類毒素(PSP)、神經(jīng)性貝類毒素(NSP)和記憶缺損性貝類毒素(ASP)。目前,我國貝類毒素中毒主要以腹瀉性和麻痹性貝類毒素為主。
腹瀉性貝類毒素中毒的主要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主要癥狀是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擴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頭痛、暈眩、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會停止呼吸、窒息死亡。神經(jīng)性貝類毒素中毒的主要癥狀是肌關節(jié)無力、冷熱感覺顛倒、說話吞吐困難等。記憶缺損性貝類毒素中毒的主要癥狀是頭暈、眼花、短期記憶功能喪失。目前,所有貝類毒素引發(fā)的中毒均無特效的治療藥物。
貝類毒素不會使貝體發(fā)生肉眼可見的變化,通過顏色和氣味并不能判斷其是否已染毒。煎炒、水煮、高溫、高壓等常用的烹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壞貝類毒素。所以,預防和及時對癥治療是減輕貝類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
沿海地區(qū)居民不要在有毒“赤潮”預警期間“趕海”捕撈或采食貝類,平時也不要在排水口(如電廠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撈貝類。
消費者在購買貝類時,要選擇到正規(guī)的超市或市場,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qū)的貝類。
食用貝類時要去除消化腺等內(nèi)臟,每次食用量不宜過多。食用后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四肢肌肉麻痹等癥狀,要立即就醫(yī),以免貽誤病情。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伙伴網(wǎ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烘焙食品是經(jīng)烘焙加工過的谷物,通常也稱西式糕點,如面包和蛋糕。在谷物、油、糖和雞蛋等基本原料中加入適量的賦形劑,通過和面、成型、烘烤等工藝生產(chǎn)出的具有各種口味和營養(yǎng)成分的食品。
了解更多> >3月4-5日,F(xiàn)AO政府間油籽、油及油脂小組第31屆會議在線上召開。會議由印度尼西亞政府主辦,F(xiàn)AO的66個成員國和3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機構代表處派員參會。
了解更多> >對液體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錘度、密度、比重、波美度的檢測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實驗結果表明:海砂法和鹵素快速水分測定儀法可以測定液體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其中海砂法的檢測精度高但檢測用時長,鹵素快速水分測定儀法精確度低但檢測用時短;折光率儀可以檢測出焦糖色的錘度但并不能得出其固形物含量值;電子比重計可以測定出液體焦糖色的密度,并由此換算出比重、波美度等質(zhì)量信息。
了解更多> >本次抽檢信息涉及5大類食品,包括:調(diào)味品,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糖,酒類等。抽檢樣品共計459批次,其中合格458批次,不合格1批次。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