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除了以上報導的化學成分外,中藥天南星中還富含許多其他成分,如脂肪酸類、揮發(fā)油類、糖等。2001年, 李緒文等在利用乙醚回流提取,并通過GC-Ms在東北天南星根中檢測并鑒定出16種脂肪酸成分,他們還在東北天南星塊莖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甘露醇。2003年,杜樹山等從天南星A. erubescens塊莖80%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沒食子酸、沒食子酸乙酯、三十烷酸、二十六烷酸和四十烷烴。2003年, 楊中林等在異葉天南星中分離得到了十八酸單苷酯和琥珀酸。2007年, 楊嘉等利用水蒸氣蒸餾法在天南星中提取分離出74個揮發(fā)性成分,并通過GC-MS鑒定出52個化合物結(jié)構(gòu)。蘇振麗和王廣樹等 從東北天南星A. amurense塊莖中分離得到蔗糖和松二糖。2011年,戴莉香在天南星A. amurense中報導了2個小分子化合物(3S)-(-)-3-hydroxybutanolide和5-羥甲基糠醛,以及3個脂肪酸化合物(9S,12S,13S)-trihydroxy-(10E)-octadece- noicacid、(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 dienoicacid和(9S,12S,13S)-2,3-dihydroxyproxy- propyl-9,12,13-trihydroxyoctadec-10E-anoate。2012年,ROZEMA E等報導了從東北天南星中分離得到了脂肪鏈糖苷 arisaenosides A~C。
天南星作為傳統(tǒng)中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鎮(zhèn)靜及鎮(zhèn)痛作用、抗驚厥作用、祛痰作用、抗炎作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殺蟲、殺釘螺及毒副作用等,但是由于其化學成分復雜,多數(shù)報導的藥理作用都是針對天南星的粗提物或者混合物,甚至是天南星的炮制品,對于發(fā)揮藥理作用的化學結(jié)構(gòu)還不明確。近年來,隨著研究者們對天南星中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這些報導的單體化合物相應的生物活性,如細胞毒活性、抗腫瘤、抗菌、殺線蟲等活性。
1996年,SYLVIE D等利用MTT分析法,測定了化合物aurantiamide acetate(1)的細胞毒活性,結(jié)果表明該化合物對人類白血病細胞K562是無毒的。1996年,JUNG J H等測試分離得到的9個二?;视突肴樘擒疹惢衔?4~52對小鼠白血病細胞P388和人乳腺癌細胞DLD-1的細胞毒活性。化合物58、61、63、65和66都表現(xiàn)了對2種細胞的細胞毒活性,并且化合物62和66對DLD-1毒性最強ED50分別達到15、10 μg﹒mL-1。通過分析化合物的構(gòu)效關系,說明可能是此類結(jié)構(gòu)中含有的十八碳三烯基團是高毒性基團。2018年,LU X J等報導了從異葉天南星內(nèi)生菌中得到的一對新的環(huán)戊異色酮衍生物31和32以及化合物18、19、33~37對人類白血病細胞HL-60的細胞毒活性。與陽性藥5-氟尿嘧啶(IC50 6.4 μmol/L)相比,化合物34、36和37表現(xiàn)了較強的細胞毒性,IC50分別為5.83、2.07和5.05 μmol/L。有趣的是化合物31和32表現(xiàn)了對HL-60不同的細胞毒活性,化合物31幾乎不具有細胞毒活性(IC50>200 μmol/L),而化合物32表現(xiàn)了中等的細胞毒活性(IC50 75.3 μmol/L)。這個結(jié)果也說明了天然產(chǎn)物的絕對構(gòu)型對其生物學活性具有重要影響。
2012年,WANG L W等測試了從天南星中得到的化合物9、17、46和52對腫瘤細胞HT-29、SMMC-772、MCF-7、HL-60、MGC80-3和P388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7沒有顯示出對腫瘤細胞的毒性,而化合物9顯示了對測試的6種腫瘤細胞系的細胞毒性活性,IC50分別為(9.3±2.8)、(27.87±1.78)、(48.79±2.56)、(37.57±1.65)、(27.83±0.48)和(30.37±0.28) μmol/L。2016年,F(xiàn)ENG L X等從異葉天南星中分離得到凝集素AHA,并且,通過細胞實驗探索了AHA對人類非小細胞肺癌A549的可能機制。研究表明了AHA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可能與其對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ER應激的誘導對細胞凋亡和自噬的影響有關。
2012年,WANG L W等對從天南星中得到的化合物9、17、46和52 進行了抗菌活性測定,包括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氧化假單胞菌,茄形假絲酵母菌,炭疽菌和稻瘟病菌)的抗微生物活性,以及對兩種植物病原菌(黃單胞菌和米黃單胞菌)的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17顯示出對氧化假單胞菌和茄形假絲酵母菌的生長抑制,EC50分別為413.22、48.5μg﹒mL-1。
2011年,杜樹山等報導了天南星中發(fā)現(xiàn)的2個黃酮碳苷化合物夏佛托苷(11)和異夏佛托苷(12)的殺線蟲活性,他們的LC50分別為 114.66、323.09 μg﹒mL-1,其中化合物11的活性是該藥材乙醇提取物活性的2倍,該研究表明了化合物11有可能是是潛在的防治線蟲的天然先導化合物。
2011年,LIU等對天南星中的凝集素AEL進行了純化,發(fā)現(xiàn)AEL具有誘導炎癥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該成分可以作為促炎研究中一個新的有用的工具。
天南星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其化學成分豐富,藥理作用廣泛,在我國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眾所周知,中藥是天然產(chǎn)物研究的重要資源,是新藥開發(fā)的重要源泉,但是至今對中藥天南星的化學成分的結(jié)構(gòu)研究尚不深入,尤其是生物堿和萜類成分還需要進一步開發(fā),并且對發(fā)揮藥理作用的單體化合物研究也不明確,用藥依據(jù)并不充分。因此今后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其各類化學成分及構(gòu)效關系,尋找針對疾病有治療作用的高活性先導化合物,闡明其藥理作用機制,為后期臨床開發(fā)新藥奠定基礎,從而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天南星的藥用價值。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中藥雜志》,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刪除。
本文通過介紹中草藥天南星的特性和目前的研究進展,結(jié)合天南星的藥理作用及毒性,同時論述了天南星的炮制,對天南星的前景展開了討論,為臨床治療以及天南星將來的研究提供了依據(jù),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減少生產(chǎn)中抗生素的使用,實現(xiàn)健康養(yǎng)殖,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
了解更多> >蒙醫(yī)藥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文明的瑰寶,是歷代蒙醫(yī)藥世家多年的臨床總結(jié)和智慧的凝聚。蒙藥方劑配伍是蒙醫(yī)藥理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蒙藥方劑現(xiàn)代化研究的核心部分。深入研究方劑配伍規(guī)律,對于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統(tǒng)蒙醫(yī)藥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蒙藥方劑配伍主要是通過拆方研究、化學成分研究、藥代動力學研究、方劑有效組分配伍研究、血清藥物化學研究等方面進行。
了解更多>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約有115屬3 500余種,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我國有26屬181種,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云南省分布最為豐富。天南星作為傳統(tǒng)中藥,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該植物的塊莖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歸肺、肝、脾經(jīng),具有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jié)的作用,主治面神經(jīng)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癇,外用治療瘡腫毒、毒蛇咬傷、滅蠅蛆。用膽汁處理過的稱膽南星,主治小兒痰熱、驚風抽搐,用鮮南星制成南星陰道栓劑或南星宮頸管栓劑治療子宮頸癌有良效。由于天南星復雜的化學成
了解更多> >1995年,SYLVIE D等從天南星A. erubescens的塊莖中發(fā)現(xiàn)了第一個苯環(huán)衍生物paeonol(20)。2011年, 戴莉香在天南星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2個苯環(huán)衍生物3,4-二羥基苯甲酸(21)和對羥基苯甲酸(22)。同時,戴莉香還首次報導了4個苯丙素糖苷化合物sachaliside(23)、glucose ester of(E)-ferulic acid(24)、evergrenglycosides(25)和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yl-β-D-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