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在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時代, 通過電視、報刊、電腦、手機等訊息媒體隨時隨地都可接觸海量資訊。教師通過挖掘資訊中與生物化學知識相關的新聞資源, 就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將真實事件、熱點討論或科技前沿為主題的新聞資源融入課堂教學, 可以促使學生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鞏固理論知識, 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使學習不止于課堂, 將所學知識融于生活實例, 彰顯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探討生物體內基本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與生物功能, 闡明生物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的化學變化, 揭示生命現(xiàn)象本質的一門學科。生物分子的結構、功能、數(shù)量及存在部位的異常和一些重要的生化反應或過程紊亂均可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由于生物化學在醫(yī)藥研究領域中起著重要作用, 遵義醫(yī)學院將生物化學作為全校醫(yī)、藥學類專業(yè)的基礎必修課。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 有較大一部分學生會認為生物化學知識點較多, 信息量過大, 內容比較抽象, 理解有難度, 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總是會產生為難情緒。如何調動學習積極性, 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學知識要點, 并將其融入生活和專業(yè)學習中, 已成為教學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開發(fā)利用各種校內外課程資源, 豐富有關的教學”, 這一綱要同樣符合大學本科生課程教育。當下是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時代, 通過電視、報刊、電腦、手機等訊息媒體隨時隨地都可接觸海量資訊。
教師如果善于挖掘資訊中與生物化學知識相關的新聞資源, 就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新聞資源以真實事件、熱點討論和科技前沿為引子, 促使學生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進而鞏固理論知識, 靈活運用知識?;诖?,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 談談新時代下新聞資源在醫(yī)學院校本科生《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新聞資源服務于教學中, 起到鞏固知識, 促進理解, 引導思考的作用。在選擇新聞資源時, 教師必須通過精心的篩選, 合理選擇或整合新聞素材, 將生動鮮活的實例有機地融入教學中, 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契合教學的內在需求, 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促進教學相長。
近些年, 有不少重大新聞事件都和生物化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以講解第一章節(jié)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為例, 筆者通過以下新聞事件的引入可幫助學生對蛋白質的基本性質、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等知識點加深理解。
新聞事件一: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此事件涉及了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蛋白質定量方法 (凱氏定氮法) 等知識點。通過此事件可以讓學生知道嬰幼兒嚴重缺乏蛋白質的攝入會出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象?并分析為什么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會虛高奶粉蛋白含量從而符合奶粉質量檢測國標;檢測奶粉中蛋白質含量如果采用目前的國標方法凱氏定氮法是否合理?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蛋白質含量應該怎樣設計嚴謹?shù)膶嶒灧桨福?/p>
新聞事件二:湖北孝感“吊瓶班”無一人考上重點大學。此事件涉及相關知識點有: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是否為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什么情況下人體才需要外源攝入氨基酸營養(yǎng)液?根據(jù)人體氨基酸組成的特點, 臨床上使用的氨基酸營養(yǎng)液可能會含有哪些氨基酸?
新聞事件三:央視新聞報道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世界級成果:首次揭示老年癡呆癥致病蛋白結構。此事件介紹了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老年癡呆癥發(fā)病直接相關的人源γ分泌酶復合物的精細三維結構, 為理解γ分泌酶復合物的工作機制及阿爾茨海默癥的發(fā)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線索。通過這一新聞報道讓學生知道蛋白質的結構特別是高級結構決定其功能, 研究蛋白質的結構是探索疾病發(fā)生機制的重要途徑之一。
新聞事件四:福州動物園黑猩猩曾誤食電池重金屬中毒。首先, 讓學生探討黑猩猩中毒的緣由;接下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要進行緊急解毒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其原理是什么?如果人或動物發(fā)生了嚴重的重金屬中毒現(xiàn)象, 臨床上常規(guī)使用的解毒藥物其治療機制是什么?
新聞事件五:2016年山東非法疫苗案件, 該新聞曝光了多家醫(yī)藥銷售機構將沒有進行冷鏈保存的疫苗銷往全國24省市。此新聞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疫苗的化學本質是什么?疫苗沒有經過嚴格的冷藏保存與運輸會導致什么結果?上述新聞材料, 來源真實, 通過多角度的層層設問, 引導出隱含的生物化學知識點, 如蛋白質主要的生物學功能、元素組成特點、基本組成單位及其分類、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關系、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如蛋白質的變性和復性) 。
筆者在生物化學第一章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講授中, 收集與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密切聯(lián)系的新聞報道, 通過新聞資源作為授課的引子,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來鞏固本章學習的重要的基本知識要點。這樣的方式既滿足了教學的基本需求, 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在后續(xù)章節(jié)的教學中, 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 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手機、電腦等媒體途徑盡可能地收集與生物化學知識相關的新聞事件, 以PPT的形式分組匯報選取的新聞事件, 并立足生物化學的角度去分析新聞資源, 探討其隱含的生物化學知識要點, 對課堂所學知識能加深理解, 并能靈活運用知識。
如何快速獲取新聞資源是實施新聞資源融入教學的首要問題。平面媒體 (如報刊、雜志) 一般設有科技版面或者專欄, 電視媒體可關注其科技、科普教育頻道或科技新聞報道。
目前, 電腦、手機已成為傳播新聞的重要網絡媒體。各大涉及生物學知識的網站如生物谷、生物通、解螺旋、丁香園等, 每天都有大量的科技新聞更新。這些常用的生物學網站還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醫(yī)、藥相關的科技新聞。
網絡以其公共性、及時性等特點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快捷的平臺, 無論是信息量、傳播范圍還是受眾群體都是傳統(tǒng)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因此, 隨時關注網絡平臺的科技新聞是選擇用于教學的新聞資源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渠道。比如, 前述提及的央視新聞報道施一公研究組首次揭示老年癡呆癥致病蛋白結構這一事件就是電視、網絡媒體同一發(fā)布的重大科技新聞。
現(xiàn)代化的電子技術傳播新聞, 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 面對每天的海量新聞, 如何從繁雜的新聞中刪選出符合教學的新聞資源, 是實施新聞資源融入教學的關鍵。筆者認為, 選擇的新聞資源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新聞以文字、聲音、畫面等方式進行傳播, 可以使人們在心理上承認它們存在的真實性, 滿足學生求真的心態(tài), 吸引學生的關注, 因為“只有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 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3]。比如, 每年的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都會在10月初揭曉, 屆時各大電視臺、網站都會發(fā)布新聞報道, 諸如此類的新聞資源就具有極高的真實性, 可作為教學所用。簡言之, 教師必須認真甄別新聞的真實性, 在選取新聞素材時需經過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社會焦點事件普遍是指在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參與討論、激起民眾情緒, 引發(fā)強烈反響的事件, 如三聚氰胺事件、山東非法疫苗案件等聚焦百姓民生的熱點新聞。這樣的事件作為新聞報道出來總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如果選擇此類新聞資源應用到教學中, 無一不體現(xiàn)著生物化學知識能滲透于社會各方面, 通過剖析其中涉及的生物化學知識點, 即可為學生做深入講解。
在學生分組討論中, 有學生選取了一些生活實例進行了討論。比如, 在給2015級藥學專業(yè)學生講授時引入一條新聞:櫻桃竟能吃中毒?5顆就能要人命?此則新聞報道了山東等地出現(xiàn)食用櫻桃核中毒事件。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了其中毒的可能機制:即食用櫻桃時吞入一定量的櫻桃核, 因其核中含有氰苷, 進入體內可水解出氰離子 (CN-) , 后者能迅速與線粒體中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 (Cytaa3) 結合, 生成氰化細胞色素氧化酶, 使酶失活而讓細胞不能利用血中的氧, 產生細胞內窒息, 嚴重阻礙細胞有氧代謝的進行。不難看出, 此中毒機制涉及能量代謝、氧化呼吸鏈等知識要點。
再者, 有學生同時選取了兩則新聞: (1) 淮安17歲少女高考完暴飲暴食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2) 湖北女子過度減肥致酮癥酸中毒。兩者新聞當事人一個是暴飲暴食, 一個是過度節(jié)食, 但都同時引起了酮癥酸中毒。其導致的原因涉及了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相互關系, 通過分析也讓學生明白了物質代謝一旦打破了平衡, 就會對機體帶來嚴重影響。引入具體又貼近社會生活的實例, 可以讓生物化學知識變得生動、鮮活, 既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還能調動學習積極性, 使學習不止于課堂, 將所學知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讓學生認為學習有意義。
新聞主要有文字新聞、圖片新聞、視頻新聞。課堂教學盡可能優(yōu)選視頻新聞, 因為視頻新聞是動態(tài)的, 可以涵蓋圖片、文字、聲音, 包含信息量更大, 有助于為學生提供完整的信息點。視頻新聞利用簡潔的語言、明快的圖文使其傳播的內容極具形象性, 更富吸引力, 從而給學生帶來感官沖擊, 極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新聞融入教學總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好奇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 當人體感官接收到符合自己興趣的信息, 或自己對某種事情懷有好奇之心以后, 極易形成探究的心態(tài)。
例如, 筆者授課時引入一則新聞“動物園來了4只熒光小老鼠”, 此新聞報道了廣州動物園展出4只會發(fā)熒光的小老鼠。學生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會很好奇, 隨即會想這4只小老鼠為什么會發(fā)出熒光?熒光從哪里來, 通過怎樣的途徑進入小鼠身體的?通過新聞報道的內容學生就會知道廣州動物園是從中山大學引進的熒光老鼠, 是研究者將水母中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導入老鼠的基因組中, 并在鼠體內表達產生熒光蛋白, 理論上還可通過繁殖將基因遺傳至下一代, 該蛋白在紫色光照射下會產生綠色熒光。
知道前因后果, 學生又會進一步思考, 怎樣從水母中獲得綠色熒光蛋白, 通過什么樣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將其轉到老鼠體內?帶著這些思考, 就可以進入基因工程這一章節(jié)的授課。毫無疑問, 帶著問題的學習勢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和學生通過各種媒介可以輕而易舉地搜索新聞資源并加以整理應用于教學中, 可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以新聞資源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 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化探索精神。
將社會聚焦、貼近生活的新聞資源融入教學, 有助于學生切實感受生物化學知識的內涵意義, 通過活化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來端正學習心態(tài), 改變被動學習的負面情緒。教師的備課不是一成不變的, 必須一直走在尋找、開發(fā)、利用教學素材的路上。
毫無疑問, 實時更新的新聞資源是教學素材的有利供應者。隨著新的教學素材的引入, 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必然要隨之相適應, 這也為師生之間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課題。總之, 合理利用新聞資源, 將其巧妙引入授課環(huán)節(jié), 這樣的教學方能彰顯課程價值, 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是能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做到學以致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基礎醫(yī)學教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刪除。
凡訂購或使用偉業(yè)計量產品的新老客戶,在期刊或網站上發(fā)表論文,且在論文中注明使用產品來源偉業(yè)計量并注明產品編號的,均可獲得積分獎勵。
了解更多> >1月20日下午,常州珊瑚??萍加邢薰拘炜偟诌_偉業(yè)計量集團,與偉業(yè)計量集團蔣總、漆總進行了深入的參觀交流與座談,共同探索雙方在計量檢測領域的合作新機遇。
了解更多> >隨著化妝品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相關的法規(guī)和標準逐漸建立和完善,對化妝品的質量和安全監(jiān)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2024年4月26日,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布《化妝品檢查管理辦法》的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旨在為加強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規(guī)范化妝品檢查工作。這些管理制度共同構成了化妝品質量安全的保障體系,保證了化妝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