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GC–MS法鑒定結果表明,吳茱萸中的揮發(fā)性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烯類、醇類、酯類等物質,其中α-蒎烯和檸檬烯是較為常見的倍半萜化合物,羅勒烯是一種無環(huán)單萜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如鎮(zhèn)咳、祛痰、抗真菌、抑制腫瘤等,因此測定吳茱萸中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3種揮發(fā)性成分的含量對吳茱萸的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
分別取混合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典型色譜圖見圖1。由圖1可見,α-蒎烯、檸檬烯和羅勒烯與相鄰色譜峰分離良好,拖尾因子在0.95~1.05之間。
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對系列標準混合工作溶液進行測定,記錄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的色譜峰面積。以3種揮發(fā)性成分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以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工作曲線。按照3倍信噪比計算方法的檢出限,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的線性范圍、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及檢出限見表2。
由表2可知,3種揮發(fā)性成分在各自的質量濃度范圍內與色譜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9,檢出限為1.6~2.0μg/mL,表明該方法靈敏度較高。
取一種混合標準工作溶液,按照1.3.2氣相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測定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為1.0%~1.3%,表明該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取適量供試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0、2、4、8h時,分別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試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色譜峰面積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0.8%、0.8%和1.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室溫條件下8h內是穩(wěn)定的。
取來源于浙江的吳茱萸樣品6份,按1.2.2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1.3.2氣相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測定,試驗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α-蒎烯、檸檬烯及羅勒烯峰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3.6%、1.7%、3.9%,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化學分析計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主要含有的化學成分有生物堿、苦味素、揮發(fā)油和黃酮類成分,其中生物堿為其主要活性成分。吳茱萸藥理作用較為廣泛,臨床上主要功效為止痛,止嘔。藥典記載吳茱萸有小毒,動物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大劑量給予吳茱萸水煎液能造成實驗動物明顯肝損傷,其機制可能與過氧化損傷、炎性反應因子介導、線粒體損傷、藥物-蛋白質加合物的形成等相關。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